结束的开始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想着写点啥,可能是以前的习惯吧。

本想着回来沿着江边随便走走,但是政府在江岸边准备规划起了江滩公园,在窗外看到沿着江堤围起的施工围栏,我甚至连下楼的想法都没有。坐在电脑旁望着屏幕发呆,我觉得就这样也挺好的。没有任何人的干扰,脑子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就这样,没有乱麻的思绪;就这样,停止自己的思想;当自己的心静下来后其实脑子里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就像形成了习惯一样,脑子里稍微有一点感悟就想着写下来,想法就是这样,在脑子里一闪即逝,但尝试捕捉时却不知道怎样说出口。我偶尔回头看看自己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却只能看见曾经的幼稚,但我怀念曾经的想法和幼稚的行为,因为那时候的状态,也是那时候最真实的自己。我怀念那时候的感觉,也怀念初心的自己。

或许是因为以前写写东西可以很好的感知自己的情况,平复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发现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的情绪是很复杂的,但我却想记录下来那个时候的感受。我并不怎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当以前压抑自己情绪的时候,我就想写点东西,一开始就想随便写写,也不规定主题和内容,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着写着情绪就慢慢稳定下来了。可能文字这种东西是有灵性吧,写出来就能带走负面情绪,而且在写的过程中,理性思维不自觉就开始主导情绪了,慢慢就平静下来了。

再到后来,我发现当我将我的文章托管给第三方,写的文章只有使用权,而没有任何控制的权力,而且还有许多关键词会有屏蔽限制等各种规则。虽然是因为国家政策的部分原因,但国家开始操控着言论的方向,也不停的紧缩着言论方向的范围。就像沉默的螺旋效应那样,我害怕失去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当简书把我账号封禁的时候我感觉莫名其妙,官方申诉理由也不说具体原因。最后我忍不住去问官方,邮件回复我这就是个笑话
当然!解封的方法也有,通过什么简信至“简书首席封号官”的方式道歉,并承诺日后不再犯,然后他们会依照情节轻重给出解冻日期。然后我发简信问被封原因,简书回复是“暂无理由”。。。感觉就像小时候你觉得你没有做错,班主任却逼着你写检讨。而且检讨上的内容还都是班主任听别人说的那样杜撰上去。。。没人了解你的委屈,也没人理解你的感受。。。简书一生黑!

这样一个霸道的平台不值得我去“道歉”去申诉,所幸我对它好感在最近几年也被他败没了,也没依赖这个平台,只是心疼在上面坚持几年曾经抑郁那段时光里抒发出来的感情,或者因为早期对它的喜爱。于是我注销了账号,只想和过去告个别,掩埋掉那段记忆。

回想起删号那时候的感受,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不只是我,我发现其他人也一样,我以前随便写写发表的文章,其实真正在被封禁之前其实自己就已经删的差不多了,所以我注销账号并没有太多的留念,但是真正让我留念的,是我当时写文章时候的心情和感受。或许我们的想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十岁时自己的想法与二十岁时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十岁时自己的苦恼和二十岁时的苦恼也几乎有天壤之别,但是,当我现在会想起我小时候的烦恼,我感觉那些烦恼和困难根本就不算事。。。(有关作业和想玩好像占了九成。。。)甚至感觉不用十年,当回想起我三年前的想法和行为,我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幼稚。或许我的想法会随着见识的而发生改变,遇到的困难也在经历过后感觉不值一提。但是这种以前的幼稚的想法会和现在脑子里的想法产生冲突,现在的想法因为更加成熟,所以会羞于回想起原来的想法。

于是就会选择掩盖,选择抛弃,选择忘却。

但是,以前的想法就是我以前那个时候最真实想法啊,以前就是中二,以前就是讨厌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以前就是想骂这个操蛋的人际社会。现在回想起来我甚至感到震惊,这是我么!我之前的想法竟然是这样?甚至我自己都无法理解抑郁的时候的想法,但,这就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而且我发现其实我和其他人的想法是真的会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身处的环境不一样,学识眼界的不同,而得出不一样的想法。

但是我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我知道我是怪物,我也理解他们的想法,我甚至能比他们自己更能表达出他们所想表达出来的想法,可是这有什么用呢?同样是一片深秋的落叶,让一个躺在病床里的病人看见他想到的或许是我是不是自己油尽灯枯了?但是,给路边正常的普通人看到。只会觉得马上要过冬了。但如果病人一旦被治愈。再次看到深秋的落叶,他就不会想死了,会想到要多穿衣服,小心感冒。正常的普通人无法理解病人的想法,而治愈后的病人也无法理解曾经躺在病床时候的想法。所以无法相互理解的原因可能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一个想法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我选择和自己和解,和过去和解,记录的当下,感受当下。